别具一格 绽放精彩——评“何明中国画近作展”
李建平
8月22日至9月21日,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书画艺术研究会主办的“何明中国画近作展”在广西美术出版社美术馆举行,20多家媒体的报道使之在社会上引人注目。画展开展当天,全部参展作品便被定购一空,这既说明了它们深受欢迎的程度,也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何明师承我国著名国画家黄独峰和萧朗等教授,系国家二级美术师,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主任,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广西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国际文人画家总会常务理事、广西民族书画院高级书画师、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法国华人收藏家协会艺术顾问、法国福羲拍卖公司艺术顾问等职,被首届中国书画艺术大展组委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其画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画展并获奖及被收藏,远传海风外。“何明中国画近作展”展出作品为他今年所作,凸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非常值得圈点评论。我认为其特色有:
一、构图饱满,彰显创新。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阐述绘画“六法”时说“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指的是构图为美术创作之关键,尤为重要。中国画重在写意传神,在构图上讲究虚实相生,营造意境,为此常常在画面上留出空白,以引发观者之想象而形成悠远的境界。可是,大多国画都是这样创作就会成为一种模式,反而无趣。艺术贵在创新。何明国画近作在构图上与众不同,反其道而行之。他以饱满的构图强化画面的视觉感染力,使观众面对画展就难以忽视每一幅画作,进而打破了国画创作留出虚白之传统,显示出创新的效果。何明虽然在构图上饱满充实,但并非以墨填满画框,一塌糊涂,而是富于层次,重在聚焦,有意创造画内空间,形成景深,仿佛摄影之特写镜头,或近景镜头,突出重点,放大细节,强化张力。观众在看画时,不再游视画面,而是集中一点,这与西方油画似乎有相通之处。我觉得这种国画构图法融入油画理念和摄影技法,应该是何明对国画表现手法的创新。例如《清香》的整体画面仿佛夏日荷塘剪影,何明以墨色深浅来表现荷叶的远近,前景深色为实,乃焦点所在,后景浅淡为虚,即是背景,中间以红莲相隔,巧妙过渡,形成分明的景深层次;右边的竖立嫩荷又与左面的横长荷叶荷花构成景内的横竖关系,使画面构图的彼此平衡,错落有致,和谐优美。这幅画形似真景,但又非真景,笔墨间传达出荷之神韵,清香之味飘溢画外。其余之作如《长青》、《明珠》等莫不如斯。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齐白石老人那句“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名言。由此可见,何明的构图因融合不同画种和异质艺术而凸显其独特的个性。他采用国画之技法,吸收西画的视觉效果,又有所创新,所以能够独立成家。这又一次印证了黄宾虹先生的“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之外不可”的高见。
二、色彩浓重,冲击视觉。中国著名画家潘天寿说:“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德国批评家赫尔德说:“绘画是通过形象与色彩来表情。”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也认为在绘画中代表自然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色彩。他说:“色彩是生物学的,我想说,只有它,使万物生气勃勃。”这说明,“色彩”能够决定画作成功与否。何明深谙其道,在用色上尤为独到,那就是“浓墨重彩”!他这次画展的作品色调并不丰富,细数起来,无非是黑、红、黄、紫、灰等几种,而且以黑与红为主调。但是这些简单的颜色却被他挥洒得精彩纷呈,韵味十足。何明作画下笔较重,对所画之景以浓墨渲染,重彩强调,从而形成厚重沉稳的艺术格调。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夸张,一种色彩的夸张!它所造成的审美效果是强烈地冲击着人的视觉,用最强烈和稳定的红与黑色来加强对比,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其实,这种用色正是何明艺术个性与追求之真实反映。深黑稳重内敛,深红热烈含蓄。这两种颜色消融于画面,传递出何明内心热烈的情感和外在平和的表现,仿佛地心之火浆在缓慢而有力地推动坚硬的地壳,让我们感受到画的内在力量,体会到一杯醇厚的老酒在慢慢挥发着强烈的后劲!如画作《报春》,那满树红梅与闭嘴黑八哥,彼此呼应,创造出鸟无语而梅闹春之境界。《深秋》那黑虬枝红枫叶,也是红黑交汇,再现深秋之成熟。《盛世图》、《富贵图》等,无不以黑色稳住其深沉的基调,以红色彰显其内热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何明画中之红。它使我想起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喊出那句名言:“我要一种响亮的红色,响得像个钟一样……”。我觉得何明画作的红色也灿烂得能够发出声来,它把观众叫到跟前,它与观众娓娓而谈,温暖而亲切。
三、画面鲜活,气韵生动。何明的画作满而不死,重而不呆,朴拙之中跳跃着生命的灵气,因此画面鲜活,情趣盎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这种灵气一方面表现为生机勃勃。何明这次画展主打花鸟,兼顾山水。这些画作之所以不沉闷,是因为虫鸟飞跃,一动一静,激活画境。这次展览何明画作中表现较多的是八哥,这种黑色灵性之鸟被何明画得笨拙而有趣。例如《深春》中的四只八哥栖于梅树枝干,两只闭目养神,睡态各异;一只睁着好奇之眼,欣赏深春之景;还有一只张嘴啼鸣,展示歌喉,于是一幅满园春色,因为这四只八哥不但顿现活气,而且还声彻画外。再如《盛世图》中三只飞翔的八哥,也使一幅静止图画,随之而飞动。何明另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是蜜蜂。《秋趣》是我的最爱。画中的大公鸡面对两只悠哉漫游的小蜜蜂,蹲下细观,别有天趣。何明通过一大一小两种生灵的体态对比,在夸张中创造出一种有趣的情境,令人不禁莞尔一笑。《紫气东来》中群峰飞舞,嗡声四起,与不动的滕花形成动静呼应,闹春十足。在何明的画作中,如果说八哥是黑精灵的话,那么蜜蜂就是黄精灵了。它们在整幅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搅动起画面景象,使之活跃而生机勃勃。罗丹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我说:何明画作的生命就是八哥和蜜蜂这些虫鸟——充满动感的可爱的生灵。即便是在山水画中,如《胜景》和《源远流长》,他也用一道瀑布流水,就使不动之山活动了起来。水也是有生命的啊。灵气的另一方面是意气风发,表现在画中就是借植物意象传达人的感情。这种包含主题思想的意气,在画中以拟人的形式出现,使画作生动活泼。它拉近观众,感染观众。《朝气》中那奋勇向上的花朵与花蕾,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虚心向上》中那茁壮成长的竹子,表达出一种虚心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涵义。《瓜香情长》中丝瓜形状的长和瓜头黄花的香,寓意着人的深厚情谊。于是,我感觉到何明画作中的客观形象是有主观意味的,能让人感悟到在平凡中创造和发现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哲理。这种画中的风发意气不仅是统领画作的意旨,而且还是画作的活力所在。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受到气韵生动的魅力。所以,何明之画别具一格,绽放精彩。
2013年9月9日星期日
作者:王建平(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
通讯地址: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广西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530004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