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专题报道

《废纸上的意象—暨张达平中国画作品展》在北海举行

 

2015年7月25日,由广西书画艺术研究会,广西北海市文促会,广西北海市美术家协会,广西北海市文联,广西北海市画院主办,北海城市美术馆承办的《废纸上的意象——暨张达平中国画作品展》在北海城市美术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时间为7月25日--8月4日。开幕式上有文化界、美术界、收藏界的领导及各界的艺术爱好者们前来参加,整个展览宾客如云、气氛热烈。

《废纸上的意象—暨中国画作品展》此次展出张达平画作80件,其中的40幅作品,是用写大字或画画时用于压墨吸墨的废纸进行的二度创作,其过程因势利导,从原本这些废纸的墨迹感觉中依状而作。张达平说这个创作过程大多有意外之趣,很多墨象痕迹令你神往,引你想象。张达平到处收集这些废纸,然后度势妙取,稍加勾划涂染,这个过程伴随着偶然的留痕,感性的寻觅和玩的趣味。张达平的作品中的“墨迹”已然成为“肌理物象”的审美主体,替代了传统国画的“水墨物象”的审美主体,突显了物象因“墨迹”的肌理自然属性与勾画的物象结构形态相互浑然于一体的“墨迹物象”所具有的意趣。

部分著名书画家为这次画展分别题词如下:

    形神兼备—挥写民风,祝贺张达平前辈画展成功。

郑军里(广西艺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教授)

豁达豁平

陈国斌(广西书画院原副院长、著名书法篆刻家)

张达平先生是广西中国画坛广西出版界的卓越资深艺术家。热烈祝贺张达平画展成功。

张复兴(中国著名画家、一级美术师)

笔精墨华

甘武炎(广西美术出版社首任社长、著名画家)

丹青创意耀达平

何明(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广西书画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

扎实可靠的造型能力与清新脱俗的笔墨境界,令达平师的画作凝练出彩,意蕴无穷,自成独家气象。

罗传洲(广西文联原副秘书长、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编审)

   

张达平(b.1945),广西博白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生学历,师从黄独峰。曾任广西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现任广西书画研究会副会长。1973年,张达平凭借作品《苗山新绣》一举成名,并与画坛大家关山月、宋文治、杨之光等优秀作品入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选集》。进入文革期间中国最顶尖的画坛巨匠行列。文革结束后,被调入广西人民出版社做美术编辑,期间与刘海粟、关良、沈鹏、吴冠中等画坛大师多次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绘画方法、理论、思想都有了新的感受。2005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于绘画中,创作更多精彩的国画作品。

 

归来的歌

――重看张达平的画

刘新

我相信现在好多人不知道,在1970年代甚至到80年代初,张达平对广西美术界的意义,反正就画画而言,我中学时的偶像是张达平!1973年北京举办《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那时候武斗大动乱已过几年,全国已完全平静,一切都在恢复中。所以从1972年起恢复全国美展,杀出多匹黑马,全国美术创作一度繁荣。1973年这一届也一样,很多好作品意想不到的亮相:唐大禧的《人民的苹果》、欧洋的《雏鹰展翅》、陈衍宁的《长征日记》、赵志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张达平的《苗山新绣》也在之列。那时动用了全国的媒体对之报道、宣传,画展中的重要作品大量在画册和报纸刊物上发表,张达平的《苗山新绣》就这样高覆盖度的进入全国。不用说这一年广西美术最耀眼最提气的是《苗山新绣》!

第二年张达平又画了《好闺女》,发表在《广西工农兵美术》杂志的封面,再后来他的《我爱高山近太阳》,以及和另一知青辛梅显合画的一套连环画在《连环画报》发表,这一连串的作品简直是锦上添花,在几年时间里使张达平的声誉如日中天。

后来张老师因成绩突出调至南宁,任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辑,不久我也随父亲举家迁南宁。1980年在一次区展上我再次看到张达平的新作《未来从这里开始》,仍是以巧妙的构思、漂亮的形象和舒适的造型见长,令我过目不忘。再后来还见到他画的一张表现老八路给小八路量身缝做军服的作品,一老一小的动态、表情甚是可爱。其实这时候的张达平因工作关系,已把更多的精力投注于连环画和插图,而逐渐疏离中国画的创作。加之1980年代中后期,出版事业元气恢复,大干快上,事务繁多,编辑们都忙于组稿编书,整个单位已不是一个可以安静搞创作的地方了,加之张达平也升至领导岗位,无暇于绘事。有时跟他碰面,他即戏言自己搞经济工作了,整天忙于算帐印书。当然,盛事收藏,此时文玩雅事占了张老师很大一部分的生活空间,20年历练,张老师由票友变行家,在南宁文博古玩圈已是掰指头数得着的文玩名人,一时间专注力即从中国画移开了。

私底下好多了解张达平过去画史的人,都说张达平不画画太可惜了:有那么过硬的造型功底,有那么好的创作能力,有那么多的名气资源……但这却是事实,张达平在出版岗位上因此消失于画界20余年。

前几年张达平退休,不再为公家事忙碌,一颗久违于绘事的心神状态复燃如旧。于是重操笔墨纸彩,整日涂写成瘾,以爆发的力量杀回中国画,在很短的几年时间里画了大量的作品,积极参加展览,也出了画册,从此告别了那些整天算帐出书、为人作嫁衣裳的公家事。张达平的这副画画状态不是退休后的消闲找乐,完全不是!而是换了另一处上班的那种状态,只不过与从前不同的是这个班是专门用在了画画上!他对找回自己,对作品处处专情用劲,全力以赴。

前些时张老师说要办个人画展,叫我去工作室看画,我看后完全被吓着:一百多张水墨都装裱配框,大大小小塞满了工作室,而且这回给我的感觉是张老师全新的想象和表现,和以往刚复出时画的那些画判若两样。看得出这两年张老师是真正有了属于内心的悟性和状态,是真正用心于自已的追求。令我感兴趣的是这批作品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或“主题” 呈现,即作品一律用别人写大字或画画时用于压墨吸墨的废纸进行二度创作,其过程因势利导,从原本这些废纸的墨迹感觉中依状而作。这种创作方法其背后的学理应该是迹象学,与图像、形式和笔墨理论有关系,仿佛霍去病墓的石雕,在天然石形中循势雕刻,或虎或马,天然有趣。张达平到处去朋友家收集这些废纸,然后度势妙取,稍加勾划涂染,这个过程伴随着偶然的留痕,感性的寻觅和玩的趣味。

写实终究是张达平的底色,作品特色、成就均系于此,其中的线条、笔墨也与此有关,几十年练就的本事,想丟都难以丢掉的。依他本意,这个阶段的这类在墨迹上找感觉、再求图象的创作,是应该更随性自在,更意象的去表现画面的象外之趣。虽然废纸上那些压墨吸墨留下的痕迹有象外之意的暗示,但要最终完成图像的转换和天衣无缝的图像再造,还是很不容易的。

面对这批新作,再看张达平现在专情于工作室的超好状态,我感觉过去那个画画的张达平回来了,而且是携巧思妙笔、视觉新风悄然归来,据此状态,我们完全有理由讲现在就是张达平艺途上的第二个春天,对这个展览自然是试目以待。

自然为象  象法自然

――张达平“墨迹”国画作品赏析

帅民风

(一)墨迹之虚拟妙想

张达平的“墨迹”国画作品是虚幻与真实的想象妙合的结果。因而虚幻与真实的想象妙合适张达平创作“墨迹”国画作品的关键所在。其因有三:

首先,张达平在审视原有国画纸上留存的“墨迹”形象及形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作思维,获得“魂交形接”的创意“物象”形质,而后用“墨迹”呈现出得点、线、面来构成画中人物、山川、云雾、花鸟、虫鱼等物象呈现的笔墨元素。其次,发现“墨迹”之间的空白隐含着不为直觉所见的物象,从而获得对“墨迹”之间空白的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到想象构成物象的形质结构,通过化“墨迹”为形象,化虚拟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想象创造途径。

其次,张达平追寻物象呈现的“墨迹”元素,并以此联想,以此表象,以此立意,以此唯美,运用国画笔墨最终勾勒出形神兼备而又变幻无穷,妙趣横生,韵律雅致的艺术形象的画面视觉效果。再次,画中因“墨迹”而成的“墨迹”物象不仅客观主体,且能形象生动,这不仅反应出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更反应出张达平对“墨迹”认知所持有的虚拟“物象”和具体物象的深度关联性。把“墨迹”看成一种现实存在的具体物象的认识方法,使“墨迹”在画中具有“真实”物象的具体价值和视觉价值的基础上,使画中物象具有了与观者产生形象共鸣的基础和可能,是张达平“墨迹”国画创作的要义。

(二)墨迹与物象构想

在创作过程中,张达平的“墨迹”国画创作是在书法创作废弃的纸上进行的,其特点是在保留原有无序的“墨迹”的基础上进行有主题有趣味的“墨迹”具象创造。因而,当张达平面对“墨迹”狼藉的书法创作废弃的纸时,并不是以目视形,而是以心蕴形,进而获得人化自然的形神具备的“心象”呈现,最终创作出别有于国画中常见的笔墨视觉效果,即以“墨迹”之痕为其具象物象的肌理之美的“墨迹”国画作品。

(三)墨迹与想象创作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关键是将形成意象通过“墨迹”及墨线勾勒出画面物象,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张达平应该是一位想象力超群的“墨迹”国画家,其想象创造是在“墨迹”这一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黑白和虚实的形态交融,及其相互作用下获得一种崭新的可视的具象的物象呈现。

 

   

 

 

 

 

 

 

 

 

 

 

 

 

 

 

返回目录

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49号民族宫B座25楼2508号房  邮编:530022   E-mail:gxshysyjh@126.com   QQ:1417963946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号:桂ICP备10001284